设为首页   |   加入收藏   |   在线留言
新闻资讯
专业领域
联系我们

联系人:朱凌青主任
邮箱:375830497@qq.com
电话:13905600639 0551-62676764
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阜阳路70号振信大厦A座1014室

您的当前位置:首面 > 新闻资讯 > 文学专区
诗缘(二)我所认识的诗人梁如云
摘自:站内发布 日期:2020-06-19 浏览:1990 次

 

诗缘(二)

——我所认识的诗人梁如云

    朱凌青

 

1981年,大陆开评全国首届优秀诗歌奖,全国获奖者总共35人,安徽占6人,其中有梁如云的《湘江夜》、公刘的《仙人掌》、韩瀚的《重量》、刘祖慈的《为高举的和不举的手臂歌唱》、梁小斌的《雪白的墙》、张万舒的《八万里风云录》等诗作。

 

另外29人中,有舒婷的《祖国啊,我亲爱的祖国》、雷抒雁的《小草在歌唱》、白桦的《春潮在望》、流沙河的《故园六咏 》,个个都是大名鼎鼎,如雷贯耳。

 

作为我们阜阳的本土诗人梁如云,当时,只是阜阳一个文化馆的普通干部,成名后即被任命为阜阳地区行署文化局副局长,再后历任安徽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,中共阜阳地委宣传部副部长,《阜阳报》总编辑,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,中华文学基金会深圳创作之家主任,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等。

 

一个普通职员凭一首诗歌或一篇文章一跃成为县处级干部,至少是在安徽,梁如云并不是唯一的一个——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,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文坛的鼎盛时期,那时的重视文化之风气,足令当年的文青们回味一生。

 

也正是在那种氛围下,我于1988年创办了全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民间报纸《中原文学报》。梁如云先生时任阜阳报社总编辑,给了我很大的支持,不仅同意在他们的报社印刷厂排版印刷(我自己负责审稿、画版、联系广告等),还允许使用他们的新闻纸,就当时而言,这在全国应是独一无二的。

 

不是王婆卖瓜,《中原文学报》作为一张纯文学报纸,就当时而言,在版面设计和稿件质量上绝对不比一般的省级群团部门的报纸差。并且,虽然是仅出刊6期(双月刊),就已经至少传播到了9个省份(通过来稿可以看出),尤其是在豫皖两省的文学青年中有着相当的影响——十年前,我随安徽电视台的记者到皖北某县采访一个案件,该县县委宣传部的一位科长负责接待,当他看到我的名片时,通过询问得知眼前的朱凌青就是当年创办《中原文学报》的朱凌青后,口称朱老师,一连敬了我三杯酒。他说当年他在亳州读高中时,看到过《中原文学报》,当时就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在这上面发表文章……

 

说实在的,如果不是发生于98年的“64事件”,我很有可能走的就是另外一条路了。

 

1991年,我在北京地坛展示《中原文学报》,有人愿出价100元一张收藏,因为那真的是全国唯一的民间报纸。君不见,即使在“六四”期间,那些弄潮儿背后有美国人的支持,他们也只能是用老式的打字油印页子来搞宣传。

每念及此,我都会情不自禁的记起梁如云先生的帮助扶持,难以忘怀。

 

时光荏苒,一转眼30年过去了,我再也没有见到梁先生,起初,我会通过熟人打听他的消息。如今,我会时常在网上搜一搜,希望能够通过网络来了解一点他的信息,借以表达对他当年“滴水之恩”的感念。

 

 

2019年12月14日上午,诗人梁如云(左一)、万文义先生出席阜阳市颍淮读书会。